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,一位名叫姜鑫瑞的少年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1岁的他凭借出色表现夺得男子花剑个人赛银牌,并在团体赛中带领队伍逆转夺冠,赛后,这位戴着护面、身形矫健的少年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但站上剑道的那一刻,你只能靠自己。”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三年前,当时8岁的他在学校兴趣课上第一次拿起花剑,便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“我喜欢击剑需要快速思考的感觉,就像下棋但同时又要身体动得快。”姜鑫瑞回忆道。
从基础步伐到复杂技战术,姜鑫瑞在教练的指导下进步神速,他的教练李建国表示:“鑫瑞最难得的是他的心理素质,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比赛会紧张失措,但他反而更加沉着,每次比赛后,他都会主动要求看录像分析自己的得失。”
全国锦标赛的个人赛半决赛中,姜鑫瑞面对去年冠军选手,在14-14平的关键时刻,他毫不犹豫地发起进攻,一剑制胜,这一幕让现场观众起立鼓掌。“那一刻我没想太多,就是相信自己的判断。”姜鑫瑞说道。
当被问及比赛中最深刻的体会,姜鑫瑞的表情变得严肃:“站在剑道上时,虽然教练和队友都在台下,但真正面对对手的只有你自己,你必须自己判断、自己决定、自己承担后果,这让我学会了独立和负责。”
这种认识不仅体现在比赛中,也延伸到了他的日常生活,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,自从练习击剑后,孩子变得更加自律,每天主动完成作业后,还会抽出时间观看国际击剑比赛视频,研究技术动作。
“击剑教会我,成功和失败都是自己的责任,如果我赢了,是因为我做好了准备;如果我输了,就要找出问题并改进。”姜鑫瑞说这话时,眼神里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。
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,姜鑫瑞面临着学业与训练的双重压力,他所在的学校对此给予了支持,允许他每天提前一小时离校训练,周末则全天训练。
“时间确实很紧,但我学会了高效利用每一分钟。”姜鑫瑞表示,“在去训练场的车上我会背单词,训练间隙会回想上课内容,击剑需要专注,这种专注力也帮助了我的学习。”
他的班主任老师证实了这一点:“鑫瑞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,击剑训练培养了他的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,这些品质同样适用于学习。”
谈到未来,姜鑫瑞目标明确:“我的短期目标是入选国家少年队,长远来看,希望有一天能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。”
他的偶像是中国击剑名将雷声,2012年伦敦奥运会花剑个人赛金牌得主。“我看了所有能找到的雷声比赛录像,他的技术和战术运用都值得学习,但教练告诉我,最重要的是做自己,发展出自己的风格。”
姜鑫瑞的父亲透露,孩子房间里贴满了击剑动作分解图和比赛日程表,甚至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型剑道,方便在家练习步伐。“我们支持他追求梦想,但更高兴的是看到击剑带给他的成长和自信。”
姜鑫瑞是当代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一个缩影,随着国家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击剑这类曾经较为小众的运动中。
中国击剑协会数据显示,近年来注册青少年击剑运动员数量以每年15%的速度增长,许多家长认识到,击剑不仅能够锻炼身体,还能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、心理素质和礼仪规范。
一位体育教育专家指出:“击剑运动需要运动员在高压环境下快速做出决策,这对青少年的心智发展非常有益,像姜鑫瑞这样的孩子通过体育获得的自信和独立能力,将受益终身。”

比赛结束后的姜鑫瑞,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下一场赛事,他仔细地将剑具擦拭干净,整齐地放入装备包,动作一丝不苟。
“每场比赛都是一次学习机会,无论输赢都能让我变得更好。”姜鑫瑞微笑着说,“当我戴上护面,手持花剑站在剑道上时,我感觉自己能够面对任何挑战。”
这种从内心散发出的自信,或许比任何奖牌都更加珍贵,在剑来剑往的交锋中,一位少年正在一步步成长为更好的自己——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击剑选手,更是一个自信、独立、有担当的人。

体育精神的光芒,正映照在这位少年坚定的眼神中,见证着一种超越胜负的成长。